《南京照相馆》的票房在初期遭遇下滑的同时,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争议。这部评分高达8.6、超过20万人评价的影片,竟然让导演背负上“汉奸”的恶名。
论及《南京照相馆》,它难免与前作《南京!南京!》和《金陵十三钗》相比。作为后辈之作,该片真的如此不堪吗?在上映的第七天,影片的票房就突破了十亿,实际数字代表了观众最真切的支持。然而,一部战争题材影片为何引发了这么多的争论,究竟刺痛了谁的神经?
在2025年的暑期档中,随着电影作品的集结,观众们迅速意识到此档期可能是“最差的暑期档”。以往的夏季档至少都会有一部票房过30亿的影片,而2025年的电影却没有一部能够扛起重任的作品,这令人十分担忧。
展开剩余85%在影片初定时,《南京照相馆》并未受到青睐,许多人都不认为这部作品能够实现高票房,甚至毫无“救市之作”的可能。然而,出人意料的是,该片用票房数据打了这些怀疑者的脸。
从配置上看,《南京照相馆》似乎并不具有撬动30亿票房的潜力,电影主题被拍过多次,能否拍出新意无人能知,加之演员并不具备强大的票房号召力,票房预售也未如理想。然而,随着影片高质量成品的呈现,在多个评分平台上其口碑远超前作,预期票房预测甚至超过30亿,成为“救市之作”的潜力股。
《南京照相馆》之所以能在逆境中逆风而行,根本原因在于导演的执导水平。这部影片不仅真实再现了战争的残酷,还巧妙回避了血腥镜头,例如影片中没有任何女性受虐的场面,这一点值得赞扬。很多战争影片往往热衷于展示女性的屈辱以激发民族情感,然而,作为女主角的高叶在剧本中看到了“受虐情节”,但在拍摄前,导演以“不想拍”为由将其删去。
更令人惊讶的是,由刘昊然饰演的男主角“苏柳昌”,在牺牲之前坚定地用日语说出了“我们不是朋友”。这句台词不仅清晰地表明了影片主题,也传达了强烈的态度。尽管影片中的直白台词频繁出现,依然有人把“汉奸”的帽子扣在了导演的头上,他们认为影片存在美化日军的嫌疑。没有血腥、暴力的镜头难道就代表美化吗?
自影片票房迅速增长以来,围绕导演申奥的争议也逐渐升温。首先,有网红“木子美”对与申奥初次“约会”的细节进行披露,随后又有观众对他“投机取巧”表示不满。尽管这一主题已经被不断改编,导演竭尽所能地拍出了新意,以普通民众为主视角感受战争的苦涩,但因为没有空喊口号、煽动民族情绪,受到批评实在让人无奈。
不少观众习惯于“视觉刺激”,认为只有暴力血腥的镜头才能展现日军的残忍,因此难以接受《南京照相馆》的克制拍摄风格,甚至开始质疑导演是否刻意“美化”日军。尽管影片已展现了相当大的尺度——日军对良家妇女的侵犯,对婴儿的残害,肆无忌惮地屠杀平民,然而这些并未以直观的冲击呈现,力量的传递却毫不减弱。导演申奥在路演中也温馨提醒,那些打算带孩子观影的家长,可以先看一看预告片,若孩子能接受其中尺度,便可放心观看。
然而有观众认为导演的言辞颇有不妥,甚至有人质疑:“真实历史要比电影残酷百倍,难道要因孩子不能接受现实,就阻止他们了解历史吗?”国内的争论不断发酵,而在国际间,日本网友批评《南京照相馆》损害了“中日友谊”,“我们不是朋友”的台词,正是对无数冤屈亡魂的直白反映。在此背景下,部分日本网友甚至质疑南京大屠杀的存在,他们一边参拜靖国神社,另一边又回避暴行,令人啼笑皆非。
尽管争议不断,这部影片的票房表现实在不俗,周末的单日票房甚至突破了2亿,显然观众对于此片的认可与投资是基于对历史的尊重。从演员的表现来看,8.6的评分足以证明其质量,刘昊然的演技大幅提升,王传君的稳定发挥和高叶的精彩表现,尤其是那句“我学的是穆桂英、梁红玉”,令观众心潮澎湃。
从剧情角度分析,与前作相比,《南京照相馆》的水准提升显著。影片的克制表现更是使其力量并未削弱,值得称道的是,导演申奥在把控电影调性方面展现了极强的能力,虽处于恐怖氛围之中,仍不忘流露同胞间的温情。“伊藤受虐”的情节也为观众提供了情感宣泄的出口。
无可否认,该影片也并非毫无瑕疵,作为一部电影,逻辑始终重要。主角在带着婴儿进入安全区的过程中,不小心被日军发现,并在此情境中成功逃脱,若此情节发生在真实战场上,主角团显然不会得到这样的好运,情节的合理性因此受到质疑,让不少观众出戏,但总体而言,这些小瑕疵并不影响整体的精彩表现。
随着各大平台上的评分人数逐渐增长,电影的评分也水涨船高,好评如潮,观众的看法果然映照出理智的判断。观众们的支持,彻底打破了关于影片的流言,使其成为2025暑期档的代表作。人民日报、环球时报等多家权威媒体纷纷发声力挺《南京照相馆》,呼吁公众维护一部真实还原历史的优质作品。
截至目前,《南京照相馆》的票房已经突破15亿,距各大平台预测的30亿票房越来越近。许多观众带着全家老小去观看,更有观众反复观看,这不仅是对电影的支持,也是对历史的铭记,以提醒自己及后代不要忘记当年的屈辱。
发布于:福建省联华证券-股票怎么上杠杆-股票在线配资-配资股票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